微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宜昌分公司
     通知公告
     公司新闻
     企业视频
     招聘信息
     行业新闻
     施工指南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广东省建筑防水材料协会加强质量抽查力度,消除建筑渗漏隐患
  [来源:深圳新黑豹][发布时间:2013年3月5日][文章点击数:5823]  

广东省建筑防水材料协会加强质量抽查力度,消除建筑渗漏隐患

借三打之风 消屋漏之患


工地联合检查 胡玉萍 摄

■广东建设报记者  胡玉萍  许朝林  实习生  闫璐

  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统计,目前国内65%的新房屋一至两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随着需求的上涨,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建筑防水材料的生产行列。而由于企业的实力参差不齐与盲目扩张,导致建筑防水材料生产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混乱。

  去年5月成立的广东省建筑防水材料协会一直致力于肃清行业风气、提高行业水平。协会会长邓天宁表示,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去年借“三打两建”的契机,适时、广泛地开展了行业抽查,合格率达83.3%,重点打击假劣建筑防水材料,着力构建行业的诚信体系。

  建筑渗漏严重  制假现象泛滥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说,建筑渗水、漏水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顽疾。建筑渗漏不是小病,它日积月累地腐蚀着建筑的生命。如果听之任之、不闻不问,终将酿成大祸。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防水行业早已由30年前的一个小行业转变成今天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广东省的防水行业也发展迅猛,防水工程的重要性也日渐提高。但是,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统计,目前国内65%的新房屋一至两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渗漏占房地产质量的投诉65%,65%的建筑防水工程6-8年后需要翻新。据业内人士透露,建筑渗漏之所以屡屡出现,除了极端天气等一些客观原因,目前整个建筑行业漠视防水问题,行业内偷工减料、滥用假劣材料也难辞其咎。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中国大陆的建筑物十幢九漏”。作为从事建筑防水已有30年的资深专家,邓天宁总结了建筑防水的五大客观行业规律,即防水效果的滞后性、防水的隐蔽性、防水工程无准则性、防水的牵连性和影响性、防水的整体性和补救困难性。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所有的防水材料都是隐蔽的,业主收房时看不到防水层,只能试水,而试水验收也非常容易通过,即使偷工减料或使用假冒伪劣材料,甚至根本没做防水,验收时都不会出现漏水、渗水的现象。这是因为混凝土等建材的凝固收缩、热胀冷缩、结构受力变形都需要时间。“但住上几年全都会‘露馅’,霉点、开裂等。”邓天宁透露。

  全国的情况已令人堪忧,广东的防水材料行业更加需要进一步整顿。“广东防水材料行业的处境很尴尬,有两个很有意思的‘高低差’。广东是国内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省份,却也是防水行业整体水平在国内排倒数的省份;广东是全国防水材料假冒伪劣最多的省份,却也是国内防水工程造价最低的省份。”广东省建筑防水材料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防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瞿培华向记者透露。

  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建筑防水材料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虽然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建筑防水材料生产地,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不高,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血拼低价竞争现象严重,致使许多厂商不惜偷工减料、生产假冒伪劣的产品,占据市场份额。

  “我国防水行业一方面近年来产销两旺,另一方面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加剧,造成工程渗漏和安全隐患。广东省防水协会在这一行业背景下成立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参与行动必将促进广东省防水产业的健康发展和防水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使广东这个防水大省发展成防水强省。”朱冬青表示。

  加大抽查力度  合格率创新高

  在广东省“三打两建”工作轰轰烈烈的氛围下,2012年8月底,广东省建筑防水材料协会开展了“广东防水材料质量抽查”活动。既发挥了协会的统管优势,积极举报欺行霸市、制假售价的现象;也促使企业规范竞争、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共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健康可持续的行业风气。

  活动由协会派出四个抽检小组分别到广州南片区、广州北片区、深圳东莞地区、佛山珠三角地区对各个防水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抽检,取样送至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通报。这次质量抽查活动,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据悉,此次共抽检了鲁班、科顺、卓宝、嘉宝莉等38家防水企业的65批次样品。其中鲁班的LB-1D911聚氨酯防水涂料、东方雨虹的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深圳先泰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等企业的55个产品抽检合格,合格率达到83.1%。有11批次产品不合格,有2家企业因生产样品不符合抽查范围未能取得样品。

  广州市质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近年来广东省防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最高的一次。对于抽检合格企业,协会将陆续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印刷宣传册向政府和相关协会推荐、通过专业和大众媒体面向社会公布等,以扩大此次抽检活动的影响力。本次检测活动得到了广州市质检院的大力支持,所有检测的产品报告均可以作为企业定期的产品质量报告。

  对于检测项目不合格的,协会组织专家与企业沟通,制定整改方案,整改合格后进行再次抽检。对多次检测均不合格的产品在协会内通报,情节严重的将上报省三打两建办公室。

  借此抽检的契机,邓天宁要求同时做好会员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和处理制度,他指出,针对企业不良诚信行为,协会一定要加大监管和处理力度,将在招投标过程中违反协会制定的最低价格体系、在政府工商和质监部门检测不合格和消费者、客户投诉等多种情况,通过严格的认定、审核程序,建立和处理企业诚信不良记录和行为,真正加强协会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监管力和约束力,助推广东防水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不仅是对行业有震慑作用,对于参与抽查的企业而言,也是一次挑战自我、证明自我的好机会。参与此次抽查的协会会员企业也包括鲁班、德高等大企业,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在活动后向记者直言非常欢迎协会的监管。

  首先,企业在活动中切身感受到质量是根本,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其次,活动对广东省的防水行业规范化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监督手段;再次,企业体会到协会不仅是连接政府、消费者与企业的纽带,更是提高行业技术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协会可以通过建立防水行业诚信体系,促进市场秩序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协会在对行业内的制假售假等行为进行监管时更直接、更专业。

  可以说,广东省建筑防水材料协会的成立,并积极配合并参与“三打两建”,不仅服务了广东的防水行业,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为广东地方经济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提高行业质量  促进“两建”发展

  防水行业的“三高乱象”已成为一个矛盾体困扰建筑业,防水材料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验收合格率越来越高,但是使用后的渗漏率也越来越高,这是很多行业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防水是复杂的工程,更需要受到开发商和工程商的关注。专家指出,防水应注重实际应用效果,很多开发商认为在使用了防水产品,就应该能够防止渗漏。这样业内普遍的错误认识,防水的效果好坏与方案设计、材料质量、施工管理是不可分离的。它是跨部门的协作,检验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防水的有效性。防水质量的监控不能只停留在对材料性能检测数据的监控上。做防水应全程抓起,让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的检测、监督部门:选择质量优的防水产品;提供适合建筑的防水方案,能够从设计上就填补了会出现渗漏的漏洞;注重施工环节的工序和环境。

  “防水行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机遇期,而这个机遇期正是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朱冬青表示,防水行业要抑制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品质量,仅靠市场这只手还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这只手必不可少,现在政府这只手已经出拳了,行业要积极响应和支持,从行业大局出发积极投身到这场变革中来。

  假冒伪劣产品除了损害企业利益之外,更大程度是直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必须严厉打击。协会以“三打两建”为契机,加强行业内部监管力度,逐步扩大监管范围,建立长效机制,重点打击假冒伪劣建筑防水材料,使假冒伪劣防水材料日趋减少,顾客购买信心得到增强,为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拨开了层层迷雾,撑起了一片新的天空。可以相信,通过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规范建筑防水行业市场,遏制制假售假势头,行业协会能够更好地为“三打两建”保驾护航。

  接下来,“两建”工作的任务或将更为艰巨。“两建”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首先只有放手发动群众,才能确保“两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其次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力,依靠政策机制,从根本上斩断“利益链”,打掉“保护伞”,使之不再死灰复燃;行业名优企业要在建设社会诚信方面应当发挥带头作用,充分发挥群众参与“两建”。实现社会与政府,群众与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互动局面,努力在建设行业形成一个人人参与“两建”过程。

  据介绍,目前协会正在着手制定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刚性防水材料、灌浆补漏材料最低价格体系,目前进展良好,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公布实施。届时,广东省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进一步规范。

胡玉萍、许朝林、闫璐

来源于"金羊网-广东建设报"所有
本刊网页:http://www.ycwb.com/epaper/gdjsb/html/2013-01/25/content_75392.htm?div=-1(若链接不了,可复制网址)
    上一篇亨斯迈上调MDI及MDI系统料价格
    下一篇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见德国屋面代表团
备案号:粤ICP备11006300号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山路1号  电话/0755-26634075 26634851  
© 2003 深圳市新黑豹建材有限公司 HBHEIBAO.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